查看原文
其他

理想设计:自然永恒,因情就景

袁艺 城PLUS 2022-09-21


>>左右滑动查看“赛湖长卷”


赛城湖位于九江主城向西延展的终端,西南远眺庐山汉阳峰,向北可观赛城湖全景,多丘地貌、丰富岸线和岛屿、沟谷、坑塘、田野是基地最原生的风景。


湖山是赛城的底色,站在赛城湖岸阅读新城,情不自禁的就会为赛城湖广阔的湖面,以及丘陵、林草、田地、鱼塘交织的自然生境所激荡,这里容山纳水的优渥资源,诗意恬静的隐世气质,让设计团队一进入赛城,即产生了就势织野,打造一个“出门入野、推窗见绿”的市井城邑的念头。


在这样的基底条件下,设计师们认为,新城需要轻轻落于自然山水之上,依托本底的自然资源整合周边港口、高铁站、庐山的优势,以开启九江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引领九江城市的高品质发展。

织野        塑市        造境




赛湖的新生,应该既有野的风度,也有市的蓬勃;既有隐的条件,也有仕的契机。设计以“织野”、“塑市”、“造境”的策略,划定12个设计原则,意图构筑兼具多元功能集群的场所,兼容多种类次级开敞空间的,串联新城各个功能组团,以期创建一个人、业、城、境高度统一的山水城市,提供创业、置业、宜游、宜学的新生活场所。



赛城湖是九江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新城场地地势多丘田、林草,人工建设环境与生境本色具有良好的互动基底。城市设计以“山水入城、镶嵌绿谷”两种手法,将自然本底从物质空间与功能楔合进城区,以期将自然生境作为新城永恒的吸引力。



山水入城


赛城滨湖区域夏季多闷热气候,利用东北常风向与地形地势,因势利导在地山脊、水体、冲沟形成多条通风廊道,引入清凉季风,沿廊道与开发地块构建雨水花园、社区冷岛、荫凉绿廊、两栖街道、生态湿地等多重清凉场所。


针对多丘场地,保留、修复部分的形作为开敞空间的高点,根据道路条件与开发功能,采用高地高建、跃层跨坡等设计手法,形成各个建设组团与自然地形之间的互动,打开东南侧基地与庐山之间的视线廊道与区域,并降低部分观望湿地内景的视线廊道上的建设高度与密度,以构建“眺山望湖,推门见野”的山水新城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镶嵌绿谷”


综合对清凉廊道、山水视线的保留,形成了设计范围内的两条“u型绿廊”,绿谷廊道与城市地块相互契合,将城市功能渗透蔓延进景观溶解面,形成“城趣”与“野趣”两类主题,并以界面工具箱处理绿谷上的城、野高差关系,识别入口激活节点,连接地块城市功能。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湖山既定,城市居上。设计师在织野确定的山水脉络之上,梳理主次街巷、公共空间、临野界面,出入口等城市场所,构建错落有致、引山纳水的城市街区。城市设计以“缤纷城坊”、“公共中心”、“人居沙龙”为手段,策划街区功能底色,吸引集聚人气活力,共建共筑赛城。



缤纷城坊”


通过对场地各街区现有的市-野格局,为地块量裁功能、场景、景观特征,不同功能区域的城市街区空间塑造在赛城为九江打造一个品质多元、环境宜人的城市场所。


>>左右滑动查看城市生活单元


>>左右滑动查看产业研发单元


“公共中心”


透过四个聚集新城人气的活力中心,围绕中心公园,呼应景观界面,组织出入流线。


公共服务岛:是未来新区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既定未来在此的办公的人群,将带动新区人气与活力。设计将管委会与商业、商务功能场所进行捏合,透过柔和的界面处理地块与绿谷的关系,三面临野,裙房攀升融入地形,体量以进退形成自由的流线,形成“临野”的良好观赏界面。

会展中心:采用两面景观通透的建筑组织模式,地景建筑延续向原有坡地,首层采用大空间和方形盒子两种建筑尺度,既满足大型会议的需求,在平日也可以转换为小型会场空间使用。


文体公园:通过集合建筑场馆、文体设施、园景绿地等功能空间,将未来的人群活力集聚在新城中央,兼容艺文展演、文化市集、节庆活动等多种规模与类型的社区活动,形成新的城市文化活力中心。

开放校园:设计灵活运用地形的山丘,构建一条开放的“健康跑环”,并将几个校园的运动场所进行串接。校园建筑循地形而上,步行入口界面与开放绿谷衔接,打造国际校园与市民休闲复合的生活场所。



“人居沙龙”


在设计框定了新城的主导方向为3.0版九江未来社区以后,设计团队就在思考,怎样为在地人群提供一个极具归属感家园的同时,也为城市提供一个开放的场所空间?


我们并不希望仅仅提供一、两种高端住宅、街区来成为入住的天然门槛,而是希望通过输出不同类型、特色的居住及配套公共产品,来引导在地人群涂画出兼容不同个体色彩的生活场所,并以一种强烈社区共生的认同感,向社会分享他们共建的家园。


>>左右滑动查看人居沙龙



设计以“织野”来铺就城市的生态本底,“塑市”来焕发城市的新生功能,“造境”通过对理想新城场景的具象,来激活片区的集聚触媒。


交通是城市风景向外展示的先决通道,“造境”首先以区域导流实现交通与城市的完形耦合,通过对区域交通的衔接设计导入已有的高铁站和高速公路的通行效应,同时对交通进行公共交通、brt、无人驾驶环线等分期远景规划,因地形、场地功能而变化设计道路断面,从而为未来的赛城创造一个通畅易达、步行友好的交通网络。



在此之上串联城区的三幕八景,向东引领并展示着九江的未来:一个拥有激发创想与创意的水岸景观,一个自然丘河包裹的文艺新城,一个独具赛城形象和丘河城港的风景画廊。


湖山赛城,城赛山湖。



以人兴城  庐山借境  航运集研


九江自2010年进入“八里湖-赛城湖联动”新格局以来,如何实现对周边资源的整合重构,以期成为九江新的发展动力,始终是赛城湖组团发展的战略重点。设计选择了“以人兴城、庐山借境、航运集研”三个战略锚点,为赛城“量身”重构在城市尺度的发展格局。





“浔阳旧市,赛湖新居”


老城的行署大院与地委大院如同九江的住区博物馆,生动鲜活的保存了九江人民的居住与生活习惯,在坡坎、巷道与院落之间形成了重要的社区交流空间。这些历史的场所与现存柴桑、八里新区的封闭住宅氛围迥然不同。


图源:项目组拍摄


我们希望,在赛城能够恢复邻里交往的传统,面向未来人居需求,提供多元住宅产品、完善社区设施服务与智慧化管理,激发高浓度的社区交往,打造一个绿野之中,更加放松的居住片区。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庐山归野,赛湖入世”


庐山东入口距离赛城不到10公里,未来借势庐山高铁站的便利,补充BRT等交通工具直接拉接新城与东林寺、浔阳城区、高铁站,便利商旅、周边人群往来。



从而构建起以都市文旅为题的复合城区,与浔阳老城文化街区、庐山-鄱阳湖山岳风光共筑起三种不同的文化氛围与体验。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港区易货,八里酬金,赛湖造市”


信息孤岛的存在是阻碍传统航运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倒逼着航运业向互联网行业迈进,形成服务“航运+”的互联网信息平台,降低航运行业的参与门槛,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赛城可借力九江的航运历史和地理优势,“宝地宝用”,主动连接航运业的升级,为科创、智慧、智造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预 留一片有风景的城市空间。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坚持    成长    共鸣


回顾方案的生成,设计团队对赛城从阅读、解析、设计到铺陈,一以贯之的坚持了对新城寄予的理想:将自然风景作为赛城永恒的吸引力,赋能城市,因情就景。


年轻的规划师在把握设计的思路与方向时往往凭靠直觉,依赖与场地感性的阅读与交流,方案不失个性与精彩,却常遇困境——难于满足政府各实施操作部门的落地诉求。


赛城的城市设计团队全员人均90后,在坚持设计理念的纯粹性上较为“固执”。我们相信规划师随着经验的丰富,会越来越迅速的响应诸多利益方的诉求,但好的设计调性,往往在对这些诉求尚处懵懂的“无畏”时期,一次次磕碰、冲撞之中汲取养成。如果说做好“内业”,构筑起一个独具调性、又能与未来的使用者相隔时空产生共鸣的方案,是设计师们的进阶课;那么如何将设计理想与委托方的需求,拉到一张桌子、一个层面来谈判、探讨,或是一堂需要时时回炉再造的必修课。



-文中图片如无特别标明,均由项目组绘制-

项目编制人员
项目主管:张若冰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周天璐、袁艺、肖彤、章文、郑健钊、欧阳兆龙、蔡燕飞、邱凌偈、张文生
MLA+B.V.:Martin Probst、曹睿芝、黄可心、孟婉婷、陈  迪、刘蓝蓝

 ……


近期阅读:

以终为始:注册城市规划师前传

大湾区设计大奖:东莞生态园中心区城市设计

2021,推起你的巨石!



作者 | 袁艺
中规院深圳分院规划设计三所

作者简介:2017年开始在深圳分院工作,主要从事城市设计、概念规划等方向工作。近年来主要参与的代表项目包括《南山后海中心区设计深化与实施评估》、《龙岗河活力发展带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泛华侨城地区总体城市设计》等。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